背景
18px
字体 夜晚 (「夜晚模式」)

第642章 有条不紊

    对于大家的夸赞,李慎很满意,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升华。  “好!既然大家都同意,那我们现在就签订契约,目前我们只在西北那边找到了七八处适合建造水泥厂的地方。  不过大家也不要着急,你们中应该有河南道的,本王会让人在你的家乡找到一处地方建造,  到时候你的水泥正好可以供给建设高句丽的水泥道所用。  本王不干涉你们的管理,你们愿意卖给谁都行,哪怕是卖给世家也无所谓。  价格也是你们说了算,本王只要五成利润。  但是有一点,不能卖给他国,咱们丑话说到前面,若是被本王知道了你们把水泥卖给他国,  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了,想一想有没有这个命花。  配方呢,本王希望你们不要外传,别因小失大。”  李慎说完,王洪福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契约都拿了出来,并且一人一份,  剩下的就是王洪福负责跟他们谈具体的事情,谁在哪个州县,什么时候开始建设。  很快商议完成,王洪福作为纪王府的代言人跟他们签订了契约。  酒菜也都备好,李慎简单的说了几句,就开始让大家一起享用。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,李慎放下了筷子,端起酒杯。  “咳~来,为了我们合作愉快大家干一杯。”说着李慎一饮而尽。  其他人也跟着一起喝了杯中酒。  李慎放下酒杯继续说道:  “既然大家都是合作关系,那本王就有话直说,本王希望你们在选工匠的时候多从贫困的地方招募人手。  我们选择建厂的地方,都是土地贫瘠,种不出来多少粮食的地方。  那里百姓清苦,本王选择把配方拿出来建厂,其实也是想让那些贫苦的百姓多赚点钱,  改变他们的生活,我们虽然是商人,都说我们商人唯利是图,但是本王不这么想,  我们要让他们看看,商人不是为富不仁,我们也有良知,为大唐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”  李慎说完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,他们在家乡也经常修桥补路,有的还学李慎建了学院。  “王爷放心,我们会一直以王爷为榜样,遵从纪王府的管理。  按照王爷说的招募穷苦人家的青壮做事,并且给与正常工钱。”  大家纷纷表态。  “好,那本王在这里代西北的百姓谢谢各位了。”李慎站起身又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。  李慎是个好人,虽然他在金字塔的最顶端,但是李慎还是想让这个社会变的更好,  如果李慎也是一个贫苦人,那他绝不会把饭给别人吃,但是他现在有这个实力了,  他就想要为底层百姓做一些事情,哪怕是一点点也好。  谈判结束,李慎带着王洪福回了王府。  所有的事情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,王洪福来报,南城登记青壮两万六千多人,  而且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人到来,越往后来的人越多。  李慎立刻下令执行他之前的方案,由五十名侍卫骑兵,护送千人小队前往赤岭,  每个队伍都不是空手走的,他们要负责押送物资,包括打地基用的工具,建城墙用的工具等等。  每一个队伍都要带去一点,这样也好让他们有事情做。  每一个队伍都跟随着纪王府在那边的负责人,这些人都是李慎的食邑,而且都是读过书的。  物资早已经备好,李慎下令的当天就开始行动,每个队伍间隔两个时辰出发。  第一天就走了三千人。  李慎的目的就是不想让这些人聚集在一起,以免闹事。  整个长安城都在关注这纪王府,因为李慎纪王府的动静太大了,  只有李慎自己还不自知,依旧我行我素,  “王爷,王长史求见。”石头跑进李慎的书房。  李慎此刻正在陶冶情操,练习书法。  “让他进来。”李慎放下笔。  “臣参见王爷。”  “嗯,来玄策,你看看本王这字写的是不是很好。”李慎拿起自己写的小楷让王玄策看。  王玄策看了一眼,立刻移开视线,他发觉有些头晕,但还是夸赞道:  “王爷的字,又有所精进,如今已入化境,多年以后,王爷的字必将自成一派,开辟新的一脉。”  “哈哈哈哈,玄策,还是你有眼光,他们都不懂本王啊,来这幅字本王送你,你要好好保存。”李慎很高兴。  终于有人懂他了。  “对了,玄策你来找本王可有事情?”李慎问道。  “回王爷,印刷厂那边已经来了消息,王爷让印刷的字典已经印刷完毕,  按照王爷的要求,第一页写的就是孔颖达他们这些撰写人。  孔颖达三个字是最大的。”王玄策回复道。  “嗯,很好,你立刻派人把这些字典全都送到国子监去,就说这些字典是本王免费为孔师印刷的。  让孔师自行处理即可,若是要运输,我们也可以负责免费运输。但是要记住,都是我们免费为孔师办的事情。”  李慎吩咐道,反正这件事自己是不能跟着掺和,字典要是用好了,比科举改革力量还大。  李慎这个人最不喜欢抛头露面,他就喜欢在背后出谋划策,享用胜利的果实。  玩王者都是选法师的人,从来不在前面。  王玄策立刻明白李慎的意思,领命下去办事。  不过临走时被李慎叫住,  “王爷还有何吩咐?”王玄策问道。  “你看你这记性,本王的字你还没有拿走呢?可千万要保存好知道么?很值钱的。”  李慎责怪道。  王玄策拿起桌子上的纸,转身默默的离开,他回去还要找工匠裱起来。  不管怎么样,这都是一位亲王赏赐的字,就跟圣旨一样,读完就没有用了,但你还是要供起来。  王玄策回去后并没有把所有的字典都运到国子监,当初李慎下令印刷一百万册。  李慎一共建设了六百来所学院,一个学院一千人也就六十万人,  王玄策给国子监送去了七十万本,还包括一些官学的。  当国子监的祭酒孔颖达看到库房中如山一般的字典时面露笑意,而当看到第一页就写的自己这些杜撰人更是高兴中带着兴奋。  只要这本字典能够推广开,他孔颖达也会跟他的先祖一般,流芳百世,被后人谨记。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w9.cc。书荒网手机版:https://m.shw9.cc
← 键盘左<<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+ 标记书签下一页 >> 键盘右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