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4章 ,第一封投降信
诸葛亮两夫妻一起下山,刘协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,如果只是让诸葛亮单独下山,两夫妻长久分隔两地,这未免也太没人情味了。 诸葛亮把童儿叫到近前,叮嘱道:“你在这里好好看家,等到天下平定,我和夫人就回来!” 看着诸葛亮依依不舍的对童儿叮嘱,这让刘协很受感动。 刘备死后,都说诸葛亮大权独揽,但他实际上并不贪恋权力,他其实早在离开隆中的时候,就已经安排好了。 等到平定天下,就回来,躬耕隆中,像闲云野鹤一样的享受时光。 所以诸葛亮不是权臣,他只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匡扶汉室,早日平定天下。 只可惜,诸葛亮自从跟着刘备离开隆中的那一天开始,就仿佛踏上了一条不归路。 一生兢兢业业,为了兴复汉室,累的多次吐血,最后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,结果,匡扶汉室的理想,依然是镜中花水中月,始终遥不可及! “先生,你可一定要早些回来啊!” 童儿两眼含泪,紧紧的拉着诸葛亮的手,不舍得松手。 刘协笑着走了过来,在童儿身上拍了一下,宽慰道:“放心吧,朕向你保证,你家先生很快就会回来的,不会等太久的!” 刘协心里也有些不舍,他倒不是对隆中不舍,而是,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材,他想一直留在身边。 但是一旦天下平定,也就意味着,诸葛亮就会离开自己。 有了皇帝的保证,童儿擦了擦眼角的泪水,用力点头,“那我等着,先生尽管放心的下山吧,家里的一切,我都会用心照看的。” 隆中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诸葛亮被皇帝请下山,很快这个消息就在隆中传开了。 水镜先生正在和几位好友闲聊,听到这件事,也不禁捋着花白的胡须感叹道:“真是可喜可贺啊,孔明既得明主,又逢其时啊!看来这个动荡的乱世,很快就要结束了!” 司马徽今日非常高兴,虽是古稀之年,却当即端起了一大碗酒,像年轻人一样,大口大口的把酒灌进了嘴里。 到了襄阳后,刘协把诸葛亮介绍给了众人,他并没有直接给诸葛亮任命官职,只是让他暂时留在身边,做了个随军谋士。 诸葛亮也明白,皇帝身边人才济济,能人辈出,自己刚刚下山,寸功未立,就冒然破格任用,必然会难以服众。 这是皇帝,不是刘备! 刘备身边并没有出类拔萃的谋士,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去请诸葛亮,可以对诸葛亮破格重用,但是皇帝不行。 刘协身边现在并不缺谋士,沮授、贾诩、荀彧、荀攸、陈宫…就连陆逊、司马懿这些年轻人也都迅速的成长了起来。 如果刘协不管不顾,直接就把诸葛亮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,不仅会有非议,也会让一些追随刘协时间久的人寒心。 做人做事,要讲究公平。 刘协相信诸葛亮也不会计较这些,一个刚出山就想好要归隐的人,怎么可能在乎眼前的权势和地位呢? 诸葛亮的住处刚刚安顿好,他就找到皇帝,提出建议,“陛下,我觉得您应该前往乌林前线,去的越早越好,一来可以更好的关注战局,另外也能给将士们鼓舞士气,对孙权加以震慑。” 刘协点了点头,“朕正有此意,哪怕不能参战,待在乌林,至少也能尽快尽早的了解战局的变化。” 赵云有些担心,劝道:“陛下,曹操正不断召集人马,往乌林增兵,我们现在只有两万人进入荆州,陛下不可冒然前往,要不要再抽调一些人马过来呢?” 诸葛亮摇了摇头,笑道:“子龙将军,两万人足够了,我抽时间也观察了一下,这两万人都是精兵猛将,陛下不会有事的。再说了,曹操现在也是被名声所累,纵有天大的胆子,他也不会冒然对陛下出手的。” 如果皇帝身边兵力很少,或许曹操会试一试,但要对付两万精兵猛将,没个四五万人,曹操根本就没有机会。 而冒然调集几万大军对付皇帝,一旦传开,曹操的名声也算是彻底臭了。 所以诸葛亮很有信心,这种事情,曹操绝对不会干的! 刘协又把沮授陈宫等人找来,把想法说了一遍,沮授也赞成去乌林,“陛下去了前线,不仅能给将士们鼓舞士气,不出所料,江东那边必然会人心不安,恐怕不少人会萌生惧意,提前向朝廷写信请降。” 刘协想让曹操战败的事情,暂时还没有告诉大家,所以沮授也想借此机会,最大限度的震慑江东。 刘协听到沮授这番话,眼前顿时一亮,赤壁之战的确把江东很多人吓了个半死,就像曹操和袁绍开战之前,也有不少人私下给袁绍写信,大表忠心。 虽然刘协想让曹操战败,但只是这一次,今后还是要把江东灭掉的,如果能提前把江东人的投降信攥在手里,便等于掌握了这些人的把柄。 刘协一向果断,马上从襄阳启程,出发后,便迅速派人送信给荀攸,让他密切留意江东那边送来的书信。 虽然蔡瑁和张允都已经被刘表给处死了,但曹操还是非常重视水军的训练。 曹仁和夏侯惇负责全军的训练,但操练水军却主要有黄祖和文聘来主持。 黄祖是江夏太守,文聘也是刘表的得力部下,这两人不仅作战勇敢,也都擅长水上作战。 曹操每日都会亲自来到岸边视察,见将士们毫不懈怠,正在加紧操练,十几万大军沿着江岸边一字排开,场面蔚为壮观,甲士雄壮,旌旗招展,曹操也是信心高涨。 曹操迫切的需要一场大胜,来提升士气,同时也提升他自己的威望。 想要在皇帝和群臣面前树立威严,不被人小瞧,很显然,一场大胜是至关重要的。 郭嘉笑着走了过来,来到近前说道:“明公,陛下来了!” 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孔武有力的少年,这少年十几岁的年纪,长得虎头虎脑,身形极为彪悍,依稀能看出和曹操有几分相似。 这位少年正是曹彰,除了曹昂去了冀州,担任冀州牧,曹丕、曹彰、曹真、夏侯尚这些年轻的小辈,都跟随曹操一同来到了乌林。 曹彰从小就喜欢打仗,小小年纪,便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勇力,他天生神力,曹操也喜欢把他带在身边,让人教授他骑马射箭,他今年才十五岁,却已经上过战场杀过人了。 曹彰急不可耐的去了江边,眺望着宽阔的江面,两眼兴奋的直冒光,恨不能现在就打到对岸,好好的杀个痛快。 曹操宠溺的看了曹彰一眼,又看向郭嘉,说道:“老夫本以为陛下会留在襄阳,没想到,这么快他就来乌林了。” 郭嘉笑了笑,“我倒是并不觉得意外,陛下的连环举措,本就有意在针对明公,此番前来,既是为了观战,也是为了督战!明公要当心喽!” 曹操脸上的肌肉肉眼可见的抖了几下,冷哼了一声,“随他去吧,谁让风向已经偏向陛下那边了呢。” 曹操转身看向江对面,江水涛涛,水流奔涌,这奔腾不歇的长江水不仅很快化解了曹操心中的郁闷之情,也再一次激起了他的万丈豪情。 “奉孝,此一时彼一时,现在老夫真切的体会到了当年陛下在许都的感受,所以我是不会怪他的。” 尽管连番受到压制,但曹操却非常豁达。 他感叹道:“我儿是冀州牧,女儿做了贵人,老夫又是当朝丞相,其实,陛下已经对我很宽容了。” 郭嘉点了点头,就算曹操做了再多让皇帝反感的事情,他始终相信,皇帝最后都一定会让曹操善终的。 “走,随我一同去迎接陛下。”曹操整理好心情,脸上再一次露出了笑容。 刘协来到乌林,赵云和吕布赶紧带人搭建营帐,曹操见到刘协,表现的从容热情,让刘协再次刮目相看。 枭雄就是枭雄,总能做到收放自如,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。 当天夜里,对面突然来了一艘小船,船上的人鬼鬼祟祟,非常谨慎,被于禁抓住,直接带到了曹操的大帐。 于禁走进大帐,把抓来的人丢在了曹操的面前,“丞相,抓住一个奸细。” “丞相,不要杀我,小的是来送信的。” 那人一见到曹操,赶忙跪在地上,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,哆哆嗦嗦的举过头顶。 于禁把信接过来,递给了曹操,曹操打开扫了一眼,顿时大笑了起来,“哈哈,不出郭嘉所料啊,有人已经开始向老夫示好了。” 这是一封投降信,这种事,曹操一点都不陌生,官渡之战的时候,他身边就有不少人偷偷的给袁绍写信。 既然是投降信,上面都是有署名的,不留下名字,就会显得没有诚意。 曹操又看了一眼署名,笑的更加得意,“不错,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。” 曹操相信,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江东文武,向他示好,投降信会越来越多。 哪知才一会的功夫,荀攸就得到了消息,径直来到了曹操的大帐。 “丞相,能否把信让我看一看呢?” 荀攸不卑不亢,对曹操的称呼也从之前的“明公”变成了“丞相”。 曹操顿时不悦的皱了一下眉头,一想到皇帝已经到了乌林,犯不着和荀攸计较,便把信递了过去。 荀攸接过信看了一遍,欣慰的点了点头,“不出陛下所料,江东那边一定还会有人向朝廷表忠心的,丞相,这信我觉得应该马上交给陛下,而且今后这样的来信,都应该呈交给陛下,你我都明白,他们投降的对象是朝廷!” 荀攸直视着曹操,把“朝廷”这两个字,吐的很清,咬字很重! 自从看到曹操那封只有一个“杀”字的亲笔信后,荀攸对曹操,便再也没有任何的留恋。 两人现在的身份,一个是丞相,一个是监督丞相的御史大夫,仅此而已! 曹操点了点头,荀攸的话让他无法反驳,因为他讨伐江东,代表的就是朝廷,那么相应的,江东这些人投降的话,也只能是向朝廷投降。 站在曹操身边不远处的徐晃,亲眼目睹了荀攸咄咄逼人的一幕,也发自内心的替皇帝感到高兴。 荀攸拿着书信迈步往外走去,正好碰到刚刚赶来的郭嘉,两人彼此对视了一眼,随即荀攸面无表情的走了过去。 见到刘协后,荀攸恭恭敬敬的把信交给了他。 这可是江东来的第一封投降信,刘协还是非常高兴的,接过来一看,笑道:“不错啊,还真是一条大鱼,竟然是虞翻!” 刘协把信看完递给了诸葛亮,诸葛亮看后,也笑了,“陛下,接下来投降信会越来越多,大鱼也会相继浮上水面。” 刘协突然调侃的说道:“那么,孔明,你觉得,令兄会不会也给朝廷写信呢?” 此话一出,把诸葛亮也给问住了,诸葛亮也有慌乱的时候,急忙说道:“陛下,臣和家兄虽说是一母同胞,但我和他私下并无往来,还望陛下明鉴。” 毕竟兄弟两人分属两个阵营,诸葛亮不得不谨慎对待,可别让皇帝怀疑自己兄弟两个暗中有往来。 刘协笑了,“孔明,你多虑了,朕讨伐江东,对付的是孙权,跟你兄长没有关系,至于今后吗,如果朕顺利打败孙权,你倒不妨出面劝说一下令兄,毕竟归顺朝廷才是正途。” 诸葛亮连忙点头,“臣一定谨记在心,陛下乃是贤明圣主,宽仁爱民,雄才伟略,臣日后一定劝说家兄追随陛下。” 刘协赶忙转移了话题,指了指虞翻的那封信,问道:“你说,朕如果现在就把这封信公之于众,孙权会如何处置虞翻呢?” 诸葛亮当即回道:“孙权不仅不会追究,还会好心安抚虞翻。” “哦?这是为何?” 诸葛亮解释道:“孙权虽说年纪不大,此人却极有心胸,现在大战一触即发,江东本就人心惶惶,若处置了虞翻,会让更多的人和孙权疏远,向我们投降,孙权一定会极力表现他的宽仁大度,所以就算我们把书信公开,虞翻也是不会有事的。” 请收藏本站:
https://www.shw9.cc。书荒网手机版:
https://m.shw9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