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18px
字体 夜晚 (「夜晚模式」)

第2章 入京

    施窈下了山,和半夏爬上自家的敞篷驴车,车夫老王甩起竹鞭,驴子嘚嘚地撒欢跑起来。  老王问:“姑娘可抢到了头炷香?”  “唉!”  施窈叹气。  半夏扯一把老王,低声说:“甭问。”  老王面露同情,姑娘人美心善,就是总差点运道。  施窈全身裹在厚厚的衣裳里,只露出一双写满颓丧的水汪汪眼睛。  女主施明珠是镇国公府的唯一嫡女,全家捧在手心里宠。前世施明珠看上四皇子,施家把太子拉下马,扶四皇子登上皇位;今生施明珠看上五皇子,施家把太子和四皇子拉下马,扶五皇子登上皇位。  而她穿成施明珠的庶堂妹,一出生,就和阿娘被远远打发到老家金陵。  直到今年,她十五岁,该议亲了,太夫人才写信来,年前会派人来接她入京。  对比如此悬殊,重生的黑化女主要灭了她,怎能不叫她寤寐难安?于是,她假借求姻缘之名,求神拜佛,请求佛祖的指引。  连续三天起大早,一日比一日早,竟还是未能烧上头炷香。  半封建半现代的施窈觉得,这个兆头不好。  驴车晃晃悠悠,闲来无事,她召唤出从出生起就长在脑子里的功德簿。  【功德值:999】  咦?功德值没有增加!施窈觉得,兆头越发不祥。  莫非那富贵公子,最后还是上吊死了?  驴车跑出去两里地,施窈一咬牙,扬声喊:“老王,掉头,咱们回去!”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万一那公子没死透,还能抢救一下呢?  老王“吁”一声,摇起竹鞭,指挥驴子朝回跑。  行至半途,敞篷驴车与一辆宝马豪车狭路相逢。  施窈一眼认出,赶车的马夫正是那红衣公子的小厮。  她用力挥手,张嘴便喝一嘴的西北风:“小哥儿,小哥儿!你还记得我吗?”  小厮勒住缰绳,跳下马车,问道:“姑娘有何贵干?”  “你家公子呢?”施窈跳下驴车,担忧地问。  “我家爷就在马车上。”贵全神情戒备,生怕被这少女纠缠不休。  施窈没放心上,踮脚朝马车里张望。  贵全也踮起脚,左右阻拦,死死挡在施窈的面前。  这姑娘果然对他家爷别有企图!  正在此时,烈烈北风吹开马车帘子。  一晃眼,施窈瞥见,那红衣公子正欣赏一幅画,眼神专注,白净的侧脸微微泛红,没朝外看一眼,似压根没听见外面有人说话,亦没留意马车停下。  施窈惴惴的心落回肚子,感到奇怪。  既然这公子活得好好的,为何她没有得到功德呢?  她从不做吃亏买卖,既然功德值没增加,那么——  施窈将贵全拽到一旁,压低声儿道:“我救了你家公子,瞧着你们是不差钱的主儿,是不是该奖励一下我见义勇为的行为,好给旁人做个榜样,以资鼓励大家多做好人好事,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呢?”  贵全:“……”  贵全脸憋得通红,比马车里公子的脸还红,一副大为震撼的表情。  那是见义勇为吗?  他家爷解个手而已,怎么就要上吊自尽了?  只是这话好说,却不好解释。  生怕这女子再纠缠,到时将公子想自尽的消息嚷嚷出去,贵全也不含糊,打发施窈一包碎银子,面上笑得一团和气。  “请姑娘笑纳。”  施窈掂了掂,大约十两银。  果然,越有钱的人,越抠门。  他家公子的命,才值十两银!  罢了,有总比没有强。  施窈笑眯眯将银子纳入怀中:“小哥儿爽快人,老王,快把咱家的驴车腾开,给小公子让路!”  驴车夫哎一声,竹鞭在空中划几个弧。  小毛驴听到鞭子的破空声,忙不迭给对面的两匹高头大马让路。  待那马车擦肩而过,施窈吩咐老王:“回城,去粮铺。”  入了繁华热闹的金陵城,她去了常去的谢氏粮铺,买两袋米,送到城门口,借了茶肆老板的锅,就地施粥。  入城的穷苦人,一窝蜂涌上来。  半夏蒙条姜黄色的布巾,拿铁勺子敲铁盆,凶悍地叫道:“别挤,别挤!排队!不排队的人不给粥!”  队伍立即井然有序起来,人们呼朋唤友、拖家带口,排队等粥。  施窈蒙条红色的布巾,秋水剪瞳弯成月眸,一勺一勺给来人舀粥。  正施了两锅粥,侍奉阿娘的大丫鬟文竹匆匆找来,喜气洋洋扯住施窈的袖子,上气不接下气道:  “姑娘,可算找着你了,快回府!太夫人派人来你入京啦!”  施窈手中的大勺子,骤然跌落铁锅中。  来了!  她倒是宁愿一辈子呆在金陵老家,不去京城走剧情。  想了想原主的凄惨下场,回到家,施窈一狠心,一咬牙,吹半夜冷风,第二日发起高烧。  如此盘桓半个月,她以为能逃过一劫,不去京城。  岂料,在她尚未痊愈时,大夫说“可以远行”,老嬷嬷们便将她打包上车,运往京城。  一番舟车劳顿,施窈还是入了京。  这一日恰逢大雪,雪花纷纷扬扬,宽敞的街道上,除鳞次栉比的高楼玉宇外,无甚人文风景可观。  未末申初,马车停在镇国公府大门外。  汤嬷嬷唤人搬来下马石,恭谨站在马车下道:“二姑娘请下车。”  施窈钻出马车,打眼一扫。  镇国公府累世功勋,施家大宅占了足足半条街去,大门开在街道的正中。  街头巷尾各开了三扇大门,那应是另外六户人家。  足可见国公府的权势与富贵。  汤嬷嬷闭唇轻咳一声。  施窈敛下目光,拢了拢大氅,搭着她的手下车,入了一顶小轿。  至二门,施窈才从轿子上下来步行。  虽是冬日飞雪,府内却并不冷清,时有丫鬟仆妇穿梭来往,有扫雪的,有折梅的,有拎着食盒吃力行走的。  遇着施窈,见太夫人身边伺候的汤嬷嬷,亲自为这位相貌不俗的小姐打伞,便知是那位久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二姑娘,纷纷停下行礼,只说“姑娘好”,便又匆匆离去。  进了甘禄堂正院,一圆脸大丫鬟为施窈打起帘子。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w9.cc。书荒网手机版:https://m.shw9.cc
← 键盘左<<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+ 标记书签下一页 >> 键盘右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