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18px
字体 夜晚 (「夜晚模式」)

7 重重疑点

    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了几日,段逸宸竟还有些不习惯。果然人有时候一旦紧绷起来,就很难找到从前松懈的感觉了。段逸宸放下手中写了一半的字。他心不在此,写出来的字也只有形没有意,若是被从前教他书法的夫子看见,定要训上许久。近几日宫中也没有传来消息,仿佛父皇那日训斥的人不是他,跪了两个时辰便将此事揭过了。段逸宸不信他在位几十年的父皇如此仁慈,否则便不会至今不立太子,冷眼旁观他的亲生儿子们为了那龙椅上的位置斗个你死我活。只是这事说来也蹊跷。他前脚被人在春猎时刺杀,后脚就有人通报皇上他与火器库被盗一案有关,简直就像猜准了他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。若不是那冒牌货代他死去,这一口锅砸在他头上,足以让他死得不明不白。如果偷盗火器的罪名还不够,就再添一把油,私造火器意图谋逆,甚至能让他的母族也不得翻身。思及此,段逸宸从桌案最底下的隐秘角落里拿出了一个木盒子,里面放着一封信。信的内容不过几个字,却让当时刚醒来不过两日的他甚至顾不上养伤也要亲自行动。信上写道:火器库被盗案勿追查。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信纸是市面上流通最多的宣纸,字迹也不是他的熟人,送信的人不想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份。段逸宸那时虽仍卧床养伤,却还是在收到信的第一时间召来了下人确认此事。得知火器库被盗属实,且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之后,他就知道不好。火器库本就是皇家重地,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火器营的将士才有机会接触。此等盗窃大案,皇上定不会交给他一个不得势的皇子去查,那么冒牌货先前必定是私下在查,且被别人发现了踪迹。这下其中便有许多文章可做。段逸宸深知只要他参与其中,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便可将白的说成黑的,即使此案与他无关,也逃不过追责。于是他召集了所有参与过此事的人,让他们交上所有查到的线索,以备不时之需。果然,没过几天皇上就不顾他的伤势召他入宫,在他呈上所有证据后才将信将疑,以未经允许私自查案的名义让他跪了两个时辰,这才算将此事勉强揭过。但段逸宸了解他的父皇,生性多疑,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敢相信,恐怕他仍在背后探查,毕竟偷盗案的真凶也尚未落网。说起来,这封不知何人送来的信倒是阴差阳错救了他一命。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他原本对此事一概不知,若是没有这封信,他进宫面圣便是百口莫辩,说不定现在已经进了大牢。段逸宸曾想让段池去追查这封信的主人,只是段池已有任务在身,且这封信送来时也没留下任何线索,便只能暂时搁置。醒来不过半月,谜团便一个接着一个,手底下能用的人却不超过五个,这让段逸宸颇有些施展不开。即使段池办事效率高,也不能当作十个人用。默默叹了口气,段逸宸思索着过段时间找个理由进宫,探视一下他许久未见的母妃,让他那个在军中担任着一官半职的舅舅给他派点信得过的人手。看天色已经不早了,段逸宸正准备收拾一下桌案上的东西,将装着信的盒子放回原处,就看见一个黑色的身影从窗户翻了进来。段逸宸下意识握紧了袖口内的武器,定睛一看才发现是段池端正地跪在了地上。他记得他曾经教过段池没事不要总翻窗,可以走正门。但影卫不愿光明正大出现的习惯好像刻入了骨髓,尽管段池总在意识到自己做错后惶恐不安地请罪,下一次却依旧会忘记。既然改不过来就算了,他也懒得给段池立那么多规矩。段逸宸甩了下宽袖,示意段池起身。如此着急地回来,想必是查到了重要的线索。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果然,段池行了礼后就开始汇报:“报告主上,是有关傅之行之事。”段逸宸颔首,示意他继续。“傅尚书约一月前被关进了刑部大牢,判决还没下,因此这件事并未对外宣布。”段逸宸瞳孔微缩,搭在桌上的手猛然握紧成拳。傅之行的父亲身陷大牢,而他去见他时却毫不知情,傅之行也并未透露任何相关的消息,是心如死灰不愿向他寻求帮助,还是背后已搭上了更大的船。理智告诉段逸宸后者的可能性更大。虽说并未对外宣布,但一品官员莫名失踪一月有余,只要在朝中有些关系的人想必都能查出来,只是各自心照不宣罢了。段池见段逸宸始终保持沉默,停顿了一会儿,继续说了下去:“此事应与几个月前的江南水灾有关。去年的江南水患比往年严重许多,陛下指派了傅尚书负责赈灾一事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前段时间有灾民告到了京城,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风波。”段池没有妄图猜测段逸宸对此事了解多少,而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一步讲来,这让段逸宸免去了许多麻烦,毕竟几个月前的事他可是一概不知。段逸宸手指在桌案上轻点,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。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段池安静地跪着,敏锐的听力让他能轻易捕捉到指尖敲击桌案时发出的细微声响。好像…很久没有看见主人做这样的动作了。“去年灾民那事,你了解多少?”段逸宸还是决定直截了当地从段池这里获取信息。段池抬头,眼神中写满了茫然:“属下…那时被派去执行别的任务,并不在京城,对此事知之甚少。”段逸宸一愣。按理说段池身为贴身影卫,最重要的事便是保护皇子安危,即使要做任务也不应该离开京城。那冒牌货对多少人惦记着他的项上人头心里没点数吗?思索一番后,段逸宸起身,“走,我们上街看看。”既然这事在当时闹得很大,即使是普通百姓对此应该也有一定的了解,不妨去外边看看,说不定能得到一些意外之喜。
← 键盘左<<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+ 标记书签下一页 >> 键盘右 →